教育部就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周年答问

作者:信息档案科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1-08-30     浏览量: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实施一周年之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以下是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答问实录: 
    一.教育规划纲
要的贯彻落实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请问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答:贯彻落实工作中最大的体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是有力有序推进规划纲要实施的根本保证。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有了一个好的纲要,关键是要抓落实,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落实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五个必须”,在第26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了“四个着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多次深入基层、学校调研指导。温家宝总理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听取教师同学的意见建议,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等工作。刘延东国务委员十几次深入一线调研,几十次开会研究、协商重大政策问题。一年来,支持规划纲要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体系正逐步形成,为把规划目标落到实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能够独立进行的,请问在实施中如何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答:规划纲要发布后,为有效推动落实工作,国家成立了包括党政群系统20个部门组成的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经国家教改领导小组审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纲要任务分工方案,把纲要确定的任务分解为190项,落实到60个部门,牵头部门11个,参与部门49个。分工明确后,针对每项任务,各牵头部门商参与部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司局、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责任到个人。目前,各单位各部门正按计划有序推进。据初步统计,中央有关部门围绕贯彻落实纲要已出台了100多个重要文件。这些文件中,有的是主管部门制定出台的,有的是几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有的是多部门协商制定的。总的来看,各单位各部门分工负责、协同作战,为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三.根据我国现行管理体制,教育事权主要在地方,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如何?

  答:我国有几十万所学校,分布在全国各地,隶属于不同地方和部门。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中央是统领,地方是关键,学校是基础。经过制定过程的广泛参与和发布实施后的系统宣传学习,社会各界对规划纲要普遍认同,落实好、实施好成为上下共同的心愿。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年来,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引,制定了本地教育规划纲要,召开了各地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一把手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对当地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据我们了解,全国各地都在密集出台支持政策,陆续实施重大发展项目,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尤其可贵的是,作为落实规划纲要最重要的主体,基层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借实施纲要的东风,在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改进教学方式、改革办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大胆探索,大胆实验,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改革发展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四.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曾两次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充分肯定,在实施过程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做法?

  答:充分发扬民主,广纳群言、广集众智,是制定纲要的成功经验,也是落实纲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去年,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不久,新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宣告成立,其主要职责就是调查、研究、审议重大教育问题和教育政策。首届咨询委员会由64位各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针对规划纲要确定的十大改革,分为10个组开展工作,目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把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的做法规范化、制度化,为提高重大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建立长效机制。一年来,凡是出台重大政策,都要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取得各方的理解和支持。工作中,我们有专门的工作小组,收集方方面面对教育的看法和反映,用以评估、提醒、指导工作。不论是积极的建议,还是负面的评价,甚至批评的声音,我们都一视同仁、认真对待。有时候一些质疑甚至“曝光”,只要客观、准确、善意,都有助于我们改进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制定一个好纲要需要全社会的力量,落实好纲要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五、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这是全社会的共识,请问教育改革推进情况如何?

  以改革推进发展,这是规划纲要的基本思想,也是得到大家认同的重要原因。规划纲要对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并确定了本届政府着重推进的十大改革。同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涉及观念的转变、利益的调整、体制的变更,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统筹谋划、积极推进。根据纲要的规定,经过充分论证,实施中从三个层面推进改革:一是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凡是符合纲要精神的改革,都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探索和试验;二是涉及教育基本制度、基本标准、重大复杂敏感的改革,由国家层面统一推进,目前有20项重大改革,由国家教改领导小组直接组织实施;三是中间层面,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按照统筹设计、试点先行、系统推进的原则,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由各地进行试点。国家发布的教育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将规划纲要确定的10大改革,分解为125项具体改革任务,每项任务有平均有3-4个单位在试点,全国共有425个试点单位,覆盖了各级各类教育,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在这些试点中,不仅有专项改革试点,还有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等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还有7个省市进行省级政府综合改革试点。每一个改革试点方案,都明确了改革目标、进度安排、配套措施、支持政策、保障条件、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经过三轮专家论证,经过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今年初已全部启动实施。通过这些改革试点,鼓励有基础、有条件、有动力的地方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由点到面,把改革引向深入,可以最大程度地寻求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一线教师、基层学校的积极性,探索最佳路径,避免折腾,使改革的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六、教育规划纲要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提出组织实施十大发展项目,目前进展如何?

  今年3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近三年重大项目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经过几个部门充分论证,已将10个重大项目细化为近40个子项目,在整合历年沿续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近一半新设项目。新增项目中,一类属于“雪中送炭”的,旨在改善民生,如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等;一类属于提高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中职优质特色学校建设、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计划等。截至目前,绝大多数项目都已启动,少数几个项目论证已近尾声,将于近期陆续启动,争取年内所有项目都进入实施。

  
七、教育投入占GDP比例达到4%这一目标,是14年前提出的,一直没有实现,规划纲要规定明年达到,目前落实情况如何?

  由于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跟很多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办的大事、难事、急事很多,虽然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不断上升,教育支出已成为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但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还未达到4%。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强决心。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一般预算内教育支出的比例,二是增收特殊税费专项用于教育,三是新开财政性教育经费筹集渠道。6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7月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从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加强经费管理等方面,对确保实现4%目标做出了全面部署。

 
 八、规划纲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一年来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正陆续出台一系列具体、实用的措施。如启动“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建设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校外活动场所,推动社会资源向中小学开放;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加快推进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管监测;从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学生休息时间、缓解学生考试升学、开展学生心理疏导等方面综合治理,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督促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九、近年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对此有什么举措?

  “入园难”、“入园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主要存在于部分城市和乡村。为尽快缓解这一突出问题,国务院于2010年11月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提出了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提高科学保教水平等10条举措,并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发展目标,规划建设项目,安排专门资金,尽快启动实施。从目前汇总情况看,全国各地新增财政投入1000亿以上,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7万多所,新增学位500多万个,学前教育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望在一两年内明显缓解。

  
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有什么新举措?

  应对“择校”热的关键措施,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以后,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义务教育的管理重心较低,为了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教育部与27个省份签署了备忘录,明确了各地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今后一段时间,将按照各地制定的均衡计划,加大支持力度,加大监督检查,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从根子上解决因资源不均衡导致的“择校”现象。

  
十一、如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加强了职业教育制度建设,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专业设置、学籍管理等先后制定出台9项指导性文件。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2010年,教育部组织15个行业、139家企业和166所职业学校签订实质性校企合作协议,组建了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400多个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修订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继续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工程项目。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日益加强。

  
十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什么新的有力措施?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修订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增设了一些国家亟需的学科。组织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把原来的621种本科专业调整为443种,拓宽了专业口径。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落实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2010年,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在140多所高校增设了25种新专业。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改革学校授权审核办法,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规模,2011年专业学位硕士生占硕士生招生比例已达到30%。加大国家投入,启动实施新一轮“985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围绕探索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扎实推进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启动试点学院改革,探索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单位的综合性改革。当前,正在深入学习体会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抓紧研究制定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争取尽快出台实施。

 
 十三、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年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什么新举措?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多管齐下。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特岗计划”经费达30.5亿元,招聘教师60898人。积极落实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10597名毕业生中,90%以上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任教。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覆盖在职人员1051万人,退休人员382万人。以“国培计划”为抓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经费5.5亿,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110万人。制定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提出了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推进“国标、省考、县聘、校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筹备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实施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2011增加到15亿元。

 
 十四、如何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为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一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资助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一是提高了资助标准,从2010年秋季起,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人每天提高1元,年生均补助标准小学达到750元、初中达到1000元;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原来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二是扩大了资助范围,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范围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学生由2009年的400万增加至440万,占在校生总数的20%。三是新设了资助项目,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开始建立,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惠及480万名学生,资助面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正在研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拟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29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和改建特殊教育学校,改善特殊教育儿童学习、生活和康复条件。

 
 十五、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是什么?

  当前,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纲要贯彻落实工作任务艰巨,十年任务只是开了个头。虽然各项工作明确了思路,制定了政策,做出了部署,但政策效应显现需要一个过程,各地实施的进度也不平衡,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仍有待破解。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风斗的作风,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实施重大发展项目和改革试点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一是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纲要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是攻坚克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因地制宜,尊重和激发基层首创精神,保护好各地各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四是及时总结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加以推广,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五是建立扎实推进纲要贯彻落实的长效机制,保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上一条: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 下一条:全球化时代大学的挑战与使命

关闭

安康学院党政办公室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20 陕ICP备 17014456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