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二十年(1980--2000年)

作者:msk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15     浏览量:

   欧盟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二十年(1980--2000年)

吴爱华  编译

 

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是欧盟各成员国积极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时期。在教学改革方面,由于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增加,在许多欧洲国家,大学生学习传统的高深理论、学术课程不再为所有的学生所欢迎,导致了对实用性和职业性课程的需要。同时,由于经济部门的要求,国家政策更强调加强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为劳动力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高等教育被期望能够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并且高校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上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导致大学层次上职业性课程的增加,并希望提高职业性课程的地位;另一方面,在许多国家促进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一、改革的方向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在学校管理和课程计划方面给予高等学校更多自主权;二是增加社会参与教学改革的权力,加强专业与经济和社会的联系,特别是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加强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是大学自主权增加的必然结果。对许多国家的大学而言,大学自治应与吸收企业界人员和学生社团参与学校管理相结合,至少应征求他们的意见;另外,大学财政体制改革导致大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经费提供者和学生。这就要求大学更加紧密地与劳动力市场相联系,大学课程除了考虑其学术价值外,还要考虑其对学生的就业价值。

1. 制定教学计划权力的下放

1980年前,教学计划的制定权大多是由政府控制的(除爱尔兰、瑞典和英国外)。这种控制是通过立法条款实现的,几乎涵盖了所有专业,并且一点也不灵活。

1980年以后,在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许多国家给予大学更多自主权,以增加学校的灵活性,使之更好地与就业市场相适应。这种自主权的授予是分层次的,大学比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更多并更早得到制定教学计划的自主权。但政府依然保持制定教学基本要求的权力,并通过其控制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80年代早期,丹麦、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把给予大学更多的教学自主权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法国,原来规定大学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指导方案被修订和简化,鼓励大学为满足地方经济需要,建立新的专业和课程。在希腊,1982年后学校可以有权建立新专业、决定课程是否为必修或选修、建立评估程序、决定教学方法等。

2. 与劳动力市场的紧密联系

1997年的一项报告指出,高等教育与经济的紧密联系是欧洲国家的一个共同趋势。随着高校制定教学计划的自主权增加,高校可以更加紧密地与经济部门、地方政府相联系,更好地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紧密联系体现在国家和高校两个层次上。在国家层次上,许多国家建立了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会吸收企业界、商业界和地方政府的代表参加,为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提出建议。在高校层次上,高校积极听取校外人士的意见,在学生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吸收企业界人士参加,与企业界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增加对在职员工的培训课程等,这些措施为加强高校与经济的联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来说,由于职业性课程以及与企业界的联系是其工作的重点,因此对教学工作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往往比大学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导致在高等教育层次上面向就业市场的课程大量增加。而在一些原来就实行双轨制的国家,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大学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例如在法国,通过建立大学与地方经济部门的合作基金逐步加强大学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80年代中期法国的地方分权法加强了地方政府与大学之间的联系;自1990年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共同支持大学建设的项目;自1994年起,地方政府开始建设地方性大学,以使高等学校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的需要。

二、改革的措施
在大多数国家,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是大学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课程结构上的趋同性,但是两者在学术课程与职业性课程上的差别依然存在,这往往是由于高中阶段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差别的延续。

1997年欧盟的研究报告表明,尽管大学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课程结构上有趋同性,但大多数国家仍支持高等教育的双轨制。在德国,关于将职业学院变成应用科技大学的争论进行得很激烈。在比利时(1995)、荷兰(1992)、挪威(1995),大学和高等职业院校被统一于相同的教学计划,但两种教育机构所授课程依然保持各自的特色。

研究表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往往提供短期的课程,而大学则继续垄断着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博士课程,介于这两个层次之间的课程已越来越接近。这也方便了学生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转至大学继续学习。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 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20年间,建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国家有: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葡萄牙、芬兰。1990年西班牙开始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提高课程对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1993年奥地利开始设立应用科技大学,主要开设实用性课程;1979/80年葡萄牙的多科技术学院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目的,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多样化;1991年芬兰开始建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代替或延伸原有的职业教育。

2.合并职业教育机构,提高其层次和水平

为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地位,许多国家对原有的职业技术院校进行了合并。原有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大多是由高中职业学校升格而建立起来的,合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这些院校的实力,提高其教学水平。在课程体系方面,最初是通过延长学生的学习年限,使学生达到本科教育的水平;后来所有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都建立了相当于本科学习时间的专业。同时,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也可以转到大学的相关专业的更高阶段学习。

以比利时为例:1984年,护士培训课程和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由2年增加到3年。另外一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课程也由2年逐步增加到3年或4年。自1989年起,教育事务由各大区政府负责,各大区即开始了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合并。1995年,法语区的106个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被合并为30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haute ecole),学校的自主权也增加了。1994年,弗拉芒区的163个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合并为29个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也由2年增加到3年或4年。

通过对几个类型相近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合并,使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水平、层次得到提高。通常合并后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拥有与大学同样的自治权,采用国家颁布的相同的教学基本要求。

此外,自90年代起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开始设立职业性第三阶段学位课程。以比利时为例,硕士层次的学位有:完整学习学位(DEC)、进一步学习文凭(DEA)、专业学习文凭(DES)、高等专业学习文凭(DESS)等。在许多国家,实用性硕士学位的设立吸引了许多国外生源,并导致了学生的国际流动;另外,这也反映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提高自身地位的雄心,硕士课程并不只是大学的专利。

3.设立短期大学学位

大学开设23年的起始学位,这个学位作为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基础,这为高等职业学校的改革提供了与大学衔接的桥梁。1980年前,在许多欧洲国家大学的学位课程至少为5年,并且学术要求很高。缺少中间层次的学位,这意味着5年之间学生如果不能通过考试而被淘汰就不能得到任何学习文凭。大量增加的入学人数促使许多国家建立了连续的阶段学习体系,每一阶段2~3年,并授予相应的学位。在某一阶段学习得好的学生可以进入下一阶段学习。高等学校第一阶段的课程既包括为那些不愿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学生提供宽广的职业性基础课程,也包括为那些愿意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人文和科学方面的基础课程。最高阶段的学习通常是对学生进行选择后,使其进入以研究为基础的博士课程或高等专业课程的学习。

以意大利为例。1990年有关重组大学教学的法律规定了大学三阶段的结构:第一阶段,2~3年,学习基础课程(特别是技术和商业领域),授予diploma universitario;第二阶段,4~6年,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授予Diploma学位;第三阶段,获得Laurea学位之后2年或2年以上,主要学习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技能,授予博士学位或diploma di specializazione。这种学制重新组合满足了不同阶段学习的需要,减少了淘汰率;并且新的职业性课程满足了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但是由于第二阶段的diploma没有传统的Laurea具有吸引力,影响了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1997年的改革使Laurea不再与第二阶段学位平行,而只是第一阶段学习的继续。

4.加强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建立模块化、学分制的课程体系

1980年起,许多国家都致力于增加高等学校课程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并且为学生在不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流动提供方便。采取的措施是将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成几个小单元或几个模块,并且授予学分。这种做法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便于不同专业、不同系、不同学校学生的流动,甚至学生可以在大学与非大学机构之间、不同国家之间流动。欧洲学分转换体系(ECTS)的建立方便了学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

这项改革的先行者是开放大学。开放大学采用模块化课程是由于其建校的宗旨是为那些因为工作或家务不能进行全日制学习的学生,以及为那些离校太远的学生服务的。它的课程体系必须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方便,便于不同专业之间的衔接和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这种体系以短期的模块化的课程代替以学年为单位的课程。模块化课程通常以学期为单位,每个模块结束时要进行考试。模块化课程伴随着学分制的建立,以便学生修满学分后最终可以获得学位。开放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的灵活性,加上它提供的远程教育,打破了地方和国家的限制,为欧洲高校的校际合作创造了条件。西班牙国家远程学习大学(UNED),法国远程学习中心、芬兰开放大学、英国开放大学的建立都是为加强大学的灵活性而进行的改革。

在传统大学进行的这方面的改革主要原因是为了减少学生的淘汰率,并且大学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同步地完成课程学习。课程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意味着大学课程体系的变化,以适应学生工作需要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在比利时(弗)、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希腊、爱尔兰、荷兰、芬兰等几乎所有国家都开设了模块化、学分制的课程体系。以英国为例,90年代拓宽本科的基础、建立多学科相互联系的基础课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新大学和苏格兰的高校已普遍采用模块化课程。

5.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许多国家,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聘任的条件不同,教学工作量和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师的任务更侧重于教学,教师的聘任条件主要看其教学能力和职业经验。许多国家通过让这些教师接受以科研为基础的更高层次的学位教育以提高其水平。

相对而言,大学教师的任命往往主要看其科研水平,而较少考虑其教学能力,他们的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双肩挑。由于科研水平是教师学术地位的象征,许多大学视科研为优先条件。但对这些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方面的在职培训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6.重视学生的实践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成为大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它要求高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1980年前,大多数国家把学生实习或在职培训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传统内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后,意味着实践环节已作为高等学校专业课程的一部分。此外,由于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学生“工作-学习”交替进行。对职业性专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实践训练,获得工作经验;大学则要求学生在假期获得工作经验。

在希腊、卢森堡、葡萄牙、芬兰等国,职业技术院校的实践训练已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在意大利,几乎所有第一阶段学位课程把实践环节作为必修内容,一些课程是通过与企业的协议和学生可能在毕业后获得工作机会而设立的。在法国和比利时,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重要环节,而大学机构也在发展一种“三明治”式的课程结构(学习-工作-学习)。

7.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大学入学人数的增加导致班级人数的增加,因此一些国家采取大班课与小组讨论结合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那些有积极性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为减少学生的淘汰率,提高教学质量,许多国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在德国,注重学生自学与正式讲课相结合,学生小组的目标趋动学习法(project-oriented learning)。在丹麦,项目教学法(project work)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芬兰,主题学习法、讲座、小组学习和辅导等与传统的授课相比在教学质量上有较大提高。在瑞典,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被用于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一起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在挪威,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和辅导相结合,问题学习法被用于社会科学、医学及许多“交互式”课程的教学,以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经验。

此外,信息和通信技术包括如电视、收音机、计算机和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为高校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开放大学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发展远程教育;而大学则以信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服务。随着学生适应现代技术能力的提高,大学在生师比提高的情况下,更鼓励学生个人主导的学习方式。

 

1980年后,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展和成本的增加,高等教育被期望能够密切高校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教学改革方面,要求增加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增加学生获得学位的机会,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增加高校课程设置的自主权。因此,欧盟成员国都鼓励高等学校加强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其结果是为满足地方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职业性高等院校得到了发展。为此进行的改革,有的是国家起主导作用,如比利时、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奥地利等;有的是高校起主导作用,如丹麦、西班牙、法国、葡萄牙、芬兰、瑞典、英国、冰岛、挪威等。因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已有较好的基础,因此许多国家的政策重点是加强大学与企业界和商业界的联系。

高等教育双轨制体系的建立,许多国家是将职业中学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或是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通过调整其课程体系,延长学制升格为本科水平。这种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打通大学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之间的联系。另外,通过在大学机构建立短期的起始学位课程、增加大学的职业性课程的比重,促进高等教育双轨体系的形成。

参考资料:

www.eurydice.org, Two Decades of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1980 onwards, EURYDICE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on Education in Europe, 2000

www.bath.ac.uk/ewl/educ.htm, Education Systems in Europe

Europa.eu.int, European Commision: Education and culture at a glance

 

上一条:袁贵仁:中国教育迈上由大到强的新征程 下一条:李源潮为何提倡“三不精神”?

关闭

安康学院党政办公室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20 陕ICP备 17014456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市育才路92号 邮编:725000